社科网首页 | 客户端 | 官方微博 | 报刊投稿 |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Location: Home > News  > Detail

李剑阁在国债期货上市准备专家研讨会上致开幕词

Date: 2013-08-14
各位专家:早上好! 欢迎和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联合举办的研讨会。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创造条件,适时推出国债期货和石油期货。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主席明确表示,将积极研究开发股票、债券、基金相关新品种,稳妥推出国债、白银等期货以及期权等金融工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今天召开这个研讨会就具有特别的意义。 去年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我提交了“关于重开国债期货产品的建议”的提案。1995年,因发生“3.27”事件,国债期货交易被暂停。作为事件调查和处理的亲历者,我觉得事情已经过去了十七年,事件相关各方、社会各界对此已经能够心平气和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教训,为重开国债期货创造条件。 当时,国债期货交易出现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与交易所和经纪人缺乏风险意识和相关经验、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国债现货市场规模过小、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监管部门缺乏监管手段都有关系。目前,我国经济和金融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率市场化已经有了重大进展,国债市场规模庞大、品种齐全、参与机构众多,市场基础设施大大加强,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也已相当完善;特别是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了近两年的股指期货的成功实践,我认为重开国债期货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债期货作为一种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其规避利率风险和价格发现已在国际金融市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2009年国债期货的成交量为1016万亿美元,占交易所期货品种的85-90%。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债期货市场平稳运行,未给金融系统增加风险。事实表明,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尽管当年的国债期货试点以暂停告终,但作为一种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国债期货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债期货的开发。在合理的制度规范约束下,国债期货的基本功能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目前,我国发展国债期货交易越来越有必要。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率风险暴露已经进入活跃期,风险管理需求日趋紧迫,国债期货交易能有效帮助我国的金融机构和经济当事人规避利率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国债期货交易还能促进我国利率市场化和利率体系的完善、提高债券定价的有效性和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促进我国债券市场的整合和深入发展。 从市场和监管情况来看,我国重开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已经成熟: 首先,一个期货品种的产生必须仰赖于成熟、规模庞大的现货市场。我国国债现货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流动性持续增强,品种得到优化,期限结构趋于合理,市场交易主体逐渐多元化,发行方式不断市场化。我国债券市场近几年高速发展,各类债券存量已过21.3万亿(其中国债存量超过6万亿元,大约占30%),2010年全年的交易量达63万亿元,债市有从规模扩张转向深度扩张的内在要求。 其次,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为保障国债期货交易的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由官方决定的利率长期固定不变,投资者不必担心利率风险,自然也就没有在国债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实际需要,市场参与者普遍是投机者。当时中国面临通胀压力,国家对国债利率实行保值补贴,此时投资国债期货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政策风险。但目前我国已经放开了除存款利率的上限、贷款利率的下限以外的所有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 再次,国内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市场的良好运行,形成了一套包括保证金制度、涨跌停板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强行平仓制度、风险警示制度在内的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为重开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市场环境。支持交易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相当强大。国债期货与商品、股指期货有不少共同点,因此在恢复国债期货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商品和股指期货的经验。 最后,国债期货具有场内交易、集中托管、逐日清算和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等特点,而日益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能力为国债期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我认为,为进一步提高债券资本市场的效率,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前瞻性的目光,现在考虑重开国债期货市场应该是正当其时。 下面由朱玉辰总经理介绍国债期货上市准备情况。然后希望各位专家发表高见。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相信,大家的宝贵意见对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谢谢大家!
Home | Foundation | Awards | Cooperation | Sun Yefang | Writings | Activities | Contact Us
Any individual, organization or institute which reads or uses the information in any ways from this website should read our announcements of copyright and disclaimer in advance and should accept them unconditionally.
Copyright © 2018 Sun Yefang Fiscal Science Foundation
Visi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