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 —— 一位中国经济学者的理解
作者 |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编者按:
萨缪尔森是现代经济学主要奠基人,他的《经济学》教科书风行世界,将一代又一代经济学子引入经济学殿堂。
中国最早的萨缪尔森《经济学》是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的节译本,由高鸿业先生译自1961年第5版,内部发行,且发行量很少。影响最大的是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高鸿业先生译的第10版。高译本信达雅兼备,使萨缪尔森赢得广大中国读者的热爱。
梁小民教授对萨缪尔森的理论进行过深入研究,除了在大学的课堂,他还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萨缪尔森的理论。本期我们选发他两篇关于萨缪尔森的文章《一代宗师的丰碑——悼念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的楷模——<经济学>风靡半个世纪》,向现代经济学的开拓者、研究者、普及者以及翻译者表示敬意。文末附《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对萨缪尔森的颁奖词》。
保罗·安·萨缪尔森(1915—2009年)
一代宗师的丰碑——悼念萨缪尔森
人过九十而逝,中国人称为“喜丧”。但当萨缪尔森以94岁的高龄离世时,经济学界仍处在无限悲哀中。
对于近几代经济学人而言,萨缪尔森是他们的宗师。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把他们领进了经济学殿堂。中国77级以后的经济学学子也是从这本书中领略到了现代经济学的风采,投入到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之中。所以,说到萨缪尔森的贡献,就必须从这本教科书开始。
萨缪尔森当学生时,美国的大学用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家所编的教科书,如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课堂上讲的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放任那一套。当时,由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美国政府实施“罗斯福新政”,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为《通论》)也传入美国。哈佛大学的汉森教授是美国最早接受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他在课下带领萨缪尔森这些学生读凯恩斯的《通论》,讨论凯恩斯的理论。萨缪尔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领域,他为经济学的创新而兴奋,并很快接受了这一套新学说。毕业之后,他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萨缪尔森清醒地认识到,战后的经济已经不是原来的私人资本主义,而成了私人与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混合经济”。适应经济的这种变化,经济学理论也必须变化。私人资本主义仍然是经济的主体,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并没有过时。但在“混合经济”中,政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引入凯恩斯主义。基于这种认识,他把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结合起来,在1948年推出了《经济学》第一版。这本书很快改变了美国的经济学教育,且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到现在为止,这本书已出版19版,被译为20多种文字,总发行量超过400万册,成为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这本书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综合为一体的体系沿用至今。这本教科书奠定了萨缪尔森在当代经济学中“一代宗师”的地位。
当然,这本教科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学,更在于他创立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继承凯恩斯主义而又有重大突破的新古典综合派。这个学派把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配置资源的理论与凯恩斯主义“国家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在经济学理论上,这个学派的萨缪尔森、克莱因、莫迪利安尼、托宾、索洛等对战后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学里程中的一块丰碑。在经济政策上,它主导了美国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政策,为战后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萨缪尔森作为这个学派的创立者和灵魂,被称为“战后经济学第一人”并不为过。
作为一代宗师,萨缪尔森的贡献绝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和构建新古典综合派的框架,他对经济学理论与方法都有独特而影响深远的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他于1947年出版的《经济分析基础》上,这本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以边际分析法为核心,用数学工具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它赋予新古典经济学更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甚至可以说最终完成)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体系。这本著作在理论上全面发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以及福利经济学理论。在方法上把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归纳为求极大值或极小值的问题,从而运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经济问题,这些贡献对当代经济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经济分析基础》是萨缪尔森的起点,在此基础上,他对经济学许多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他的这些贡献主要反映在他的论文集《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一书中。这些贡献主要包括:
第一,提出了“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理论。他认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都有缺陷,不足以解释消费者行为。他提出当A物品与B物品价格相等或A物品价格高于B物品时,消费者则仍然选择A物品,这就是他对A物品的显示性偏好。从这种偏好出发来研究消费者行为就有了更为扎实的基础。这个显示性偏好的概念已被现代经济学接受。
第二,建立了乘数—加速模型。加速原理是指产量增加对投资的影响,乘数原理是指投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萨缪尔森把这两个原理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解释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原因的模型。这个模型说明了,在完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由于加速原理和乘数原理的相互作用,经济如何自发地出现繁荣与衰落的交替,证明了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的必然性。这个模型至今仍被作为对经济周期的经典性解释之一。
第三,证明了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orem)成立的条件。这个定理是比较成本理论的重大发展,其创立者之一俄林曾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萨缪尔森证明了这个定理发生作用要基于四个条件:贸易双方有相同的生产函数;在有效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例之下,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要素的密集度的关系不变;生产规模改变时,收益不变,生产规模不变时,收益递减;在有效的商品价格比例之下,贸易国的消费结构不变。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上,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是正确的。这是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发展之一。
第四,对资本理论的发展。萨缪尔森针对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提出了替代生产函数(Surrogate Production Function)和反帕西内蒂定理(Anti-Pasinetti Theorem)。这对战后资本与增长理论都有重大影响。
第五,替代定理。这里的替代指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替代,这个定理说明了涉及增长理论的重要问题。一是各部门的产品价格仅仅由供给条件决定,与需求情况无关。二是如果原始投入包括流动和耐用资本品两种,那么,在任何一种利率之下,各部门产品的长期价格由供给条件决定,与需求无关。这是对新古典生产理论的重要发展。
第六,公共物品与效率的关系。萨缪尔森用处理外部性的方法来处理公共物品引起的资源质量问题,证明了公共物品的条件与消费者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物品的生产边际转换率。这对福利经济学和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决策都有意义。
第七,建立了国际贸易中的“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这个定理指关税保护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即一种商品相对国内的价格提高(无论是由于关税提高还是其它原因),必然会提高该商品生产中相对密集地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
此外,萨缪尔森对动态理论和稳定性分析、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消费理论及相关的指数理论等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位“通才”。当他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诺奖评委会对他的评价是:“提高了经济科学的整体分析和方法论的水平。”在这一点上,他的贡献“超过任何其他的当代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绝不是一位“象牙塔”中的学者。尽管他为了保持学者的独立人格,谢绝了肯尼迪总统请他出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但他关注经济政策,并对此作出了贡献。
新古典综合派就是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他们在经济政策上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而且比凯恩斯主义更进了一步。凯恩斯本人实际上是把国家干预作为经济危机时的一种应急措施,而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则把国家干预作为基本的调节经济手段,在萧条时期采用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在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政策抑制经济,以求得经济平稳发展。实际操作中,他们更重视用扩张性政策刺激经济。此外,凯恩斯本人重视财政政策,被称为“财政主义者”,而新古典综合派主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重,以对经济的刺激更为有力。1960年代,肯尼迪政府全面采用了由新古典综合派的托宾和海勒制定的刺激经济政策,并实现了经济繁荣。但1970年出现的“滞胀”使这一政策受到广泛的质疑,并引发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全面危机,到现在“国家是否应该干预经济”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不止的话题。
无论如何评论萨缪尔森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他对经济学的贡献都是不容置疑的,他在经济学中的许多贡献无疑是经济学发展里程中的丰碑,对于这一点现在可以盖棺定论了。
文章来源:梁小民:《话经济学人》,东方出版中心,2018年11月
梁小民
经济学教科书的楷模——《经济学》风靡半个世纪
在各种不同版本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影响最大的仍然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它第1版出版于1948年,至今已出版了19版。许多经济学家谈到自己的成长时,都认为是萨缪尔森这本《经济学》把他们引入经济学之门,并成为一生事业的基础。今天有许多经济学教科书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比同时代的萨缪尔森《经济学》版本更好,使用得也更广泛。但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否认,即使以后《经济学》不再出新版了,它也永远是全世界经济学教科书的楷模。
Economics: The Original 1948 Edition
要了解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意义,必须了解此前的情况。二战以前,欧美大学流行的教科书都是以英国剑桥学派领袖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为蓝本的。这本书初版于1890年,最后一版——第8版——出版于1920年。由于马歇尔所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绝对主流地位,大学里或者直接使用《经济学原理》作教材,或者用的是根据这本书改写的教科书。这本书的内容是古典微观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垄断竞争理论的出现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补充和发展,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完成。略后一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出现,又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学的面貌。但是这一切并没有反映在当时所用的教科书中。教科书滞后于经济学重大变革的状况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即使没有萨缪尔森,也会有其他人改变教科书的这种状况。
历史选中了萨缪尔森,这是因为萨缪尔森既熟悉新古典经济学(他的《经济分析基础》正是用数学方法对新古典经济学内容的综述与发展),又是最早接受凯恩斯主义思想的人。他把这两部分内容结合成为一个新体系。这个新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就是把新古典学派的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综合在一个体系之中。这被称为经济学史上第三次重要的综合(第一次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的综合,第二次是马歇尔的综合)。
这种综合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战后西方各国已不是那种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但又完全不同于当时颇为流行的计划经济。在这种称为混合经济的经济体制中,市场机制仍然是调节经济、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但政府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政府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经济稳定。新的经济学体系正适应了这种经济体制变化的需要,因而得到广泛接受。根据这一体系,《经济学》的总体框架包括四个部分: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与其它经济问题。尽管以后也有人对这种体系提出质疑,尤其认为这种体系把经济学人为地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割断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但至今没有人能从根本上推翻这个体系。现在的各种经济学教科书,在内容与表述方面不乏创新,但基本框架并没有变。其原因在于这个框架便于包容经济学中不断更新的内容,也便于学生和教师的系统学习和讲授,让初学者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这是《经济学》作为各种经济学教科书楷模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学》的写作方法也成为以后经济学教科书的楷模。经济学作为大学一年级各专业的共同课程,要给初学者一个全面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它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际;既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的概念,又要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经济学》正是这种百科全书式的教科书。它的内容涉及经济学方法论、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财政学、货币金融学,甚至统计学、保险学、期货与证券市场知识、历史与当代重要的经济学流派等等。大凡经济学所涉及的问题它无所不包。对于一个以后不再学经济学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对以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极为有用。对于一个以经济学为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不仅在所包括的内容上有特点,而且表述方法也适合于初学者学习。它的内容尽管十分广泛,但不是大杂烩,而有一个清晰的体系,读起来并不觉得杂乱。它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例来说明经济学的道理,使学生易于理解且没有枯燥之感。它的文风活泼、生动、幽默,令人读起来轻松有趣,寓学于乐之中。作为教科书,《经济学》还附有学习指导和习题,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些特点也是当代的许多教科书所追求的。
经济现实和经济学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经济学教科书也必须不断更新。《经济学》从初版起,坚持三年更新一个版本,这就保持了创新性。在《经济学》的出版历程中,最大的一次修改是在第12版。在此之前,《经济学》的作者是萨缪尔森一人。在编写第12版时,他邀请了年轻有为的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加盟。在原来的各版中是先讲宏观后讲微观的,在这一版中改为更多教科书采用的先讲微观后讲宏观。在宏观经济学这一部分,以前各版是以凯恩斯主义总需求分析为中心的,在这一版中改为以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为中心。在新的一版中,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环境经济学、网络经济学、全球一体化等问题应有尽有。只要是流行的东西,几乎都可以找到。
作为教科书,《经济学》坚持的另一个特点是兼容性。萨缪尔森是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首领。但他的《经济学》是兼容并蓄的,对货币主义及各种自由流派,以及在西方非主流的经济学,甚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有公正而客观的介绍。经济学教科书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客观全面的介绍,不是代表一个流派的专著。这种兼容性以后也体现在各种教科书中。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写教科书有点不入流,但萨缪尔森不这样看。他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问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为了赚钱;问另一个耕地的农民为什么要耕地,农民说为了寻找创造性的乐趣。萨缪尔森说,他写《经济学》同时实现了这两个目的。他说:“如果我能写一国的经济学教科书,我就不管谁制定该国的法律,或者谁起草高深的条约。”他成功了,他不仅写出了一国的经济学教科书,而且写出了全世界的经济学教科书。今天这本书已被译为43种文字,发行量超过千万册。只有萨缪尔森这样的大师才能写出这样高水平的教科书来。
《经济学》在中国的影响也非常大。今天四五十岁的经济学家在回顾人生经历时,都认为这本书对他们影响最大,这本书使他们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现代经济学,并爱上它。中国最早的《经济学》译本是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的高鸿业先生译的1961年第5版节译本,内部发行,且发行量很少。影响最大的是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的高鸿业先生译的第10版。以后,第12版、第14版、第16版、第17版都有不同出版社的译本。当然,现在已经有了更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但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历史地位永远是其它教科书无法代替的。
文章来源:梁小民:《读经济学书》,东方出版中心,2019年10月
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词
过去数十年来,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由借助数学方法而来的分析技巧不断形成。我们也许可以将这一发展区分出两大分支。
第一个分支就是计量经济学,适用于即时的统计估算和经验应用。其先驱是拉格纳・弗里希和简・丁伯根,去年他们二人共同获得了第一届致力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经济科学奖,该奖来源是瑞典中央银行的一笔赠款。
第二个分支更倾向于基础理论研究,没有任何统计和经验检验的直接目的。正是在这一领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保罗·安·萨缪尔森教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他被授予本年度经济学奖。
概括地说,萨缪尔森的贡献在于,在提高经济科学的一般分析水平和方法水平方面,他比当代任何其他经济学家都做出了更大的贡献,他实际上直接重构了经济学理论中相当大的部分。部分借助对系列问题的最大化方法的系统运用,他揭示了经济学中问题和分析技术之间的基础性统一。这就意味着萨缪尔森的贡献涵盖了众多不同的领域。如果要对他所取得的研究成就进行概括并以具体概念来进行表达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限定于几个例子。我们或许可以将萨缪尔森的贡献分为四大领域。
第一个领域是动态理论和稳定性分析。不同于仅限于均衡位置的静态分析,该领域的特点在于,把分析的重点落实在经济系统是如何在均衡之外运作的,以及其发展阶段的连续性,即经济是如何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的。萨缪尔森在这一领域的特别作为是,在经济系统经受干扰之后往往自动回归到均衡这一意义上,他特别阐明经济系统保持稳定的条件。他发现,保持经济系统稳定所需要的条件,常常与导致静态分析得出,通常被人们视为“正常”的结论所需要的条件是一致的。例如需求的上升引起均衡价格的上涨。实际上,这正是萨缪尔森著名的“对应性原理”的应用,它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之间架起桥梁,而之前,它们通常被看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析范式。
第二个领域是消费理论,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指数理论。这一领域中的旧有的理论,通常是以家庭对消费品具有清晰的偏好模式这一假设作为基础的,这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决定如何来选择可替换的一篮子消费品。在这一基础上,消费者行为的定理,是通过演绎的方法,如对收入和价格的变动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来得到的。萨缪尔森则是从另一端开始,依据可观察的消费者行为来界定其偏好,家庭通过自己的行为显示出它的偏好。这是萨缪尔森“偏好显示”理论的起点,这一理论在消费理论的分析中为经济学家提供了大为改进的工具,使可观察行为的实证研究与我们的理论结构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个领域是一般均衡理论,它研究大量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原则上是经济系统中的所有价格与数量。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些例子可被用来说明这一理论。
一个例子是国际贸易中的收益归宿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知道,在某些确定条件下,国际贸易会引起相关国家国民收入的上升。我们也知道,对外贸易会导致各国内部的收入再分配,其结果是,某些群体实际上被推挤到不利的位置。这时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说明整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收益。萨缪尔森所做的工作则表明,从这类贸易中获利的个人,即使他们往往必须对在国际贸易中受损失的个人进行完全的补偿,他们的境况还是会更好。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贸易是潜在地更加优越于贸易保护的。在分析关税对收入分配的效应时,萨缪尔森与斯托尔珀一起指出,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的关税,会使相对集中地用于受保护商品生产的生产要素的报酬上升,而其它要素的要素报酬就会下降。
萨缪尔森还指出了什么条件下国际贸易会引起相关国家之间要素报酬的均等化,即所谓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这里,萨缪尔森遵循的是艾利·赫克谢尔和贝蒂尔·奥林开创的研究思路。
第四个领域是资本理论方面。针对传统资本理论的一种长期批评是:它建立在可以形成资本总存量概念的假设之上,即社会上所有资本货物的货币价值之和。在与罗伯特・索洛进行合作的基础上,萨缪尔森指出,即使不采用这样的资本总合概念,也有可能发展出一种逻辑的资本理论,并论及一种定义明确的资本价格。
在资本理论中萨缪尔森的另一项贡献是,他进一步阐明了实现一段时期内经济效率的条件。我们应该在这一背景下看一看他著名的“高速公路定理”,这一定理界定了最大化增长的条件,并且指出一国选定最大增长率的经济增长道路——他称之为“收费高速公路”——是值得的,在此阶段内,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与初始时的比例,或者说与希望在最终位置达到的比例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谈谈您,萨缪尔森教授。您或许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明确地指出了经济分析严格形式化的优点。这点上,您实际上为过去几十年的几代经济学家起到了示范作用。尽管您的许多工作抽象程度很高,但您已着手应对现实世界中一些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您研究的所有领域中都可以发现您的关联意识:在您的“偏好显示”理论基础上建立可观察行为的消费理论;在大量异质资本货物中形成资本理论;在均衡状态之外分析动态过程和稳定性;运用乘数—加速数模型解释商业周期;在一般均衡分析中研究集合商品的放置;分析最大化增长;用您的“消费贷款”模型研究几代人之间的消费分布;以及分析贸易利得和关税对收入分配的效应。
我们完全可以说,在这些领域中的许多方面,在新古典主义理论或新凯恩斯理论的背景之下,您已经达成了经典性的,即使我们不说是“确定无疑”的理论形式。
我非常荣幸地向您转达皇家科学院的祝贺,并请您从国王陛下的手中接受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而设立的1970年度经济学奖。
朱路平 译 马汴京 校
文章来源:张守凯主编《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词与获奖演说全集》,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